6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美國密歇根大學醫(yī)學中心和日本山梨大學分子病理系等單位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論文“Hyperlipidemia-associated gene variation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revealed by whole-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of rabbit models”在線發(fā)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雜志。這項工作通過高通量測序,首次系統(tǒng)揭示了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家兔模型在基因組和轉錄組上的獨特特征。
家兔是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模式生物。相比于大小鼠,家兔的脂代謝特征與人類更加接近。研究人員對三種最常用的實驗家兔品系,包括新西蘭白兔(NZW)、日本白兔(JW)和渡邊可遺傳性高脂血癥家兔(WHHL)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群體遺傳分析表明WHHL的遺傳多樣性最低,但卻積累了最高比例的高頻有害突變。除了已知的LDLR缺陷以外,其他一些高頻有害突變可能也與WHHL的病理表型相關。研究人員同時對WHHL和高膽固醇飲食喂養(yǎng)的NZW中的相關組織開展了轉錄組測序。比較發(fā)現(xiàn),這兩種家兔模型雖然高膽固醇血癥的類型不同,但主動脈病變卻顯示了類似的表達譜。然而,肝臟的表達譜僅在高膽固醇喂養(yǎng)的NZW,而不在WHHL中顯示出炎癥反應和異常的脂代謝。這些結果為合理選擇家兔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同時也為脂代謝和相關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這項工作在李亦學的指導和協(xié)調下完成,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等項目經(jīng)費的支持。
WHHL中高頻有害突變篩選
WHHL和高膽固醇飲食NZW的表達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