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不緊貼身式安全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安全帶,具體是一種用于汽車、高速列車等高速交通工具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汽車安全帶主要包括收卷器、安全帶、以及鎖扣和插板組成的鎖扣裝置,當將插板插入鎖扣后,收卷器會自動將松弛的安全帶收緊,使安全帶緊貼在人的身上。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安全帶有保護自己的安全作用,卻不愿意使用安全帶,一方面有僥幸心理,認為不會出交通事故,另一方面是由于不適應安全帶長時間對身體的過緊束縛,特別在夏天,因為穿的衣服較少,坐車時間長了,被安全帶束縛的地方會感覺不舒服。另外,安全帶長時間束縛在身上,會影響乘客的衣服和領帶的整齊。安全帶的過緊束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對駕駛員的操作靈活性有影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安全帶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發(fā)揮安全帶的保護作用、又不緊貼在人身體上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使更多的乘客喜歡佩帶安全帶,真正發(fā)揮安全帶的預防和保護作用。
本發(fā)明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帶插板4的安全帶2、安全帶收卷器1、鎖扣5和調節(jié)安全帶2松弛度的限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器含上、下殼體325、326,殼體兩側面開有安全帶進、出口,殼體內安全帶2的兩側分別設置上、下轉軸306、303,下轉軸303與下殼體326的底面的兩個下軸座302、324動配合,下轉軸303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01,兩個下軸座上部分別安裝電磁鐵304、323,下轉軸303上安裝棘輪322,與棘輪322嚙合的棘爪321及其壓簧320安裝于下殼體的支座330內;上轉軸306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10,上轉軸306及其兩個上軸座307、311動配合,兩個上軸座307、311分別位于上殼體325的兩個滑軌333、332內,兩個滑軌332、333固定在上殼體325上,兩個上軸座307、311與上殼體之間設有拉簧308、312,上轉軸306上安裝棘輪316,與棘輪316嚙合的棘爪315及其壓簧314安裝于上殼體的支座內,兩個上軸座307、311下部可以安裝電磁鐵305、313。
還可在下殼體326內安裝馬達318,馬達318的軸與下轉軸303通過聯軸器317聯接,構成電動式限制器。
本不緊貼身式安全帶設置有自動和手動調節(jié)安全帶松弛度的限制器,既具有傳統(tǒng)安全帶的保護作用,同時可以適度調整安全帶的松弛度,使安全帶不緊貼于使用者身上,從而消除了傳統(tǒng)安全帶對乘客身體的過緊束縛感,使佩帶安全帶者更感舒適,也不會影響乘客的衣服或領帶的整齊。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廣泛應用于汽車、飛機、高速列車等。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實施例1的結構分解圖;圖3為圖1實施例1倒置的結構分解圖;圖4為圖1的限制器動作前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圖1的限制器動作后安全帶適度松弛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6為其手動型實施例2限制器動作前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7為其實施例2限制器動作后安全帶適度松弛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8為電動型實施例1的控制電路圖;圖9為手動型實施例2的控制電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1附圖對本不緊貼身式安全帶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電動型不緊貼身式安全帶的結構如圖1~5所示。它包括安全帶2、安全帶收卷器1、插板4、鎖扣5和調節(jié)安全帶2松弛度的限制器3;所述限制器含上、下殼體325、326,下殼體兩側面開有安全帶進、出口327、328,上、下殼體內安全帶2的兩側分別設置上、下轉軸306、303,下轉軸303與下殼體326的底面的兩個下軸座302、324動配合,下轉軸303;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01,兩個下軸座302、324上部分別安裝電磁鐵304、323,下軸座324外側的下轉軸303上安裝棘輪322,與棘輪322嚙合的棘爪321及其壓簧320安裝于下殼體326的支座330內,在下殼體326內安裝馬達318,馬達318的軸與下轉軸303通過聯軸器317聯接。
上轉軸306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10,上轉軸306與兩個上軸座307、311動配合,兩個上軸座307、311分別位于上殼體325的兩個滑軌333、332內,兩個滑軌332、333固定在上殼體325上,兩個上軸座307、311與上殼體325之間設有拉簧308、312,上軸座311外側的上轉軸306上安裝棘輪316,與棘輪316嚙合的棘爪315及其壓簧314安裝于上殼體325的支座內,兩個上軸座307、311下部可安裝電磁鐵305、313。
參照圖2、3、4,下殼體326兩側面開有安全帶進口327和出口328,馬達318安裝在下殼體326內一頭的馬達支架331上,下軸座302、324用螺釘緊固于兩個安裝臺329上,一安裝臺329與馬達支架331之間有支座330,棘爪321及其壓簧320安裝支座330內。上殼體325內設置兩個滑軌332、333,上軸座311、307與兩個滑軌動配合,兩個滑軌332、333上部有掛拉簧308、312的掛鉤。上殼體和下殼體可在四角處用螺釘緊固。
如圖8所示,實施例1可采用蓄電池供電,馬達318和定時器319組成串聯支路,該串聯支路并接于并聯的四個電磁鐵304、305、313、323線圈兩端,再串聯電源開關309連接到蓄電池335。
電源開關309可安裝于鎖扣5中,由插板4控制電源開關309的通斷。電源開關309可采用簧片式開關等。
在具體實施中,電磁鐵304、305、313、323也可采用其它電源供電,其電源開關309可安裝于鎖扣5的外面乘客容易觸摸到的地方。限制器3安裝在靠近安全帶收卷器1的地方。也可以將安全帶收卷器1安裝在限制器3的殼體內組成一個整體。
電動型實施例不緊貼身式安全帶的工作原理如下參照圖4、5,將安全帶2頭部的插板4插入鎖扣5中時,收卷器1迅速將安全帶2拉緊,使其緊貼于乘客的身體,同時,插板4撥動了鎖扣5中的電源開關309,使電磁鐵304、305、3 13、323得電產生磁力,在磁力的作用下,兩個下軸座302、324上部的電磁鐵304、323分別與兩個上軸座307、311下部的電磁鐵305、313吸合,帶動轉軸306及其兩個軸座307、311沿上殼體325的兩個滑軌333、332向下轉軸303方向下滑,將安全帶2夾緊。
馬達318得電必須略晚于電磁鐵,電磁鐵得電互相緊吸帶動夾緊套夾緊安全帶后,馬達開始轉動帶動上、下轉軸306、303轉動,將安全帶2拉松,由于上、下轉軸306、303上安裝有限制轉向的棘輪和棘爪結構,使兩轉軸306、303只能向安全帶被拉松的方向轉動,安全帶2被拉松后,不會再次被收卷器1拉緊,這樣就保證了不影響安全帶安全作用下的適度松弛。
可以通過調節(jié)定時器319的定時時間來調整馬達318運轉的時間,從而控制安全帶2被拉松的程度。定時器319中有常用的延時電路,該延時電路使馬達通電稍晚于電磁鐵。定時器可選用各種電子定時器、機械式定時器,如洗衣機的定時器等。
其手動型實施例2見圖6、7。實施例2與實施例1比較去掉了直流馬達3 18,安全帶2適度拉松由人手來完成。它包括安全帶2、安全帶收卷器1、插板4、鎖扣5和調節(jié)安全帶2松弛度的限制器3;所述限制器含上、下殼體325、326,下殼體兩側面開有安全帶進、出口327、328,上、下殼體內安全帶2的兩側分別設置上、下轉軸306、303,下轉軸303與下殼體326的底面的兩個下軸座302、324動配合,下轉軸303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01,兩個下軸座302、324上部分別安裝電磁鐵304、323,下軸座324外側的下轉軸303上安裝棘輪322,與棘輪322嚙合的棘爪321及其壓簧320安裝于下殼體326的支座330內;上轉軸306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10,上轉軸306與兩個上軸座307、311動配合,兩個上軸座307、311分別位于上殼體325上固定的兩個滑軌333、332內,兩個軸座307、311與上殼體325之間設有拉簧308、312,上軸座311外側的上轉軸306上安裝棘輪316,與棘輪316嚙合的棘爪315及其壓簧314安裝于上殼體325的支座內,兩個上軸座307、311下部可安裝電磁鐵305、313。上述下軸座302、324可直接固定在下殼體326上,也可裝于下殼體326內的滑軌中。
實施例2電路部分參照圖9,四個電磁鐵304、305、313、323均由汽車蓄電池供電,四個電磁鐵304、305、313、323的線圈并聯,再串聯電源開關309連接于汽車蓄電池335的兩端。電源開關309可安裝于鎖扣5中,由插板4控制電源開關309的通斷。所述電源開關309采用簧片式開關。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電磁鐵304、305、313、323也可采用其它電源供電,其電源開關309也可安裝于鎖扣5的外面等乘客容易觸摸到的地方。
下面敘述實施例2不緊貼身式安全帶的工作原理參照圖6、7,將安全帶頭部的插板4插入鎖扣5中時,收卷器1迅速將安全帶2拉緊,使其緊貼于乘客的身體,同時,插板4撥動了鎖扣5中的電源開關309,使電磁鐵304、305、313、323得電產生磁力,在磁力的作用下,兩個下軸座302、324上部的電磁鐵304、323分別與兩個上軸座307、311下部的電磁鐵305、313吸合,帶動轉軸306及其兩個軸座307、311沿固定在上殼體325的兩個滑軌333、332向下轉軸303下滑,將安全帶2夾緊。
此時乘客若想將安全帶2放松一點,可用手將安全帶2往松拉一點,由于上、下轉軸306、303上安裝有限制轉向的棘輪和棘爪結構,使兩轉軸306、303只能向安全帶被拉松的方向轉動,這樣安全帶2拉松后,不會再次被收卷器1拉緊,就保證了不影響安全帶安全作用下的適度松弛。
在設計中需要注意,夾緊套301、310夾緊安全帶2后,夾緊套301、310與安全帶2之間的磨擦力必須大于收卷器1對安全帶2的拉力。
在設計中還可將安全帶收卷器1固定在限制器3的殼體內,使收卷器和限制器構成一個整體。
權利要求
1.一種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包括帶插板(4)的安全帶(2)、安全帶收卷器(1)、鎖扣(5)和調節(jié)安全帶(2)松弛度的限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器(3)含上、下殼體(325、326),殼體兩側面開有安全帶進、出口,殼體內安全帶(2)的兩側分別設置上、下轉軸(306、303),下轉軸(303)與下殼體(326)的底面的兩個下軸座(302、324)動配合,下轉軸(303)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01),兩個下軸座上部分別安裝電磁鐵(304、323),下轉軸(303)上安裝棘輪(322),與棘輪(322)嚙合的棘爪(321)及其壓簧(320)安裝于下殼體的支座(330);上轉軸(306)的中段固定夾緊套(310),上轉軸(306)與兩個上軸座(307、311)動配合,兩個上軸座(307、311)分別位于上殼體(325)的兩個滑軌(333、332)內,兩個上軸座(307、311)與上殼體之間設有拉簧(308、312),上轉軸(306)上安裝棘輪(316),與棘輪(316)嚙合的棘爪(315)及其壓簧(314)安裝于上殼體的支座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322)位于下軸座(324)外側的下轉軸(303)上,棘輪(316)位于上軸座(311)外側的上轉軸(306)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轉軸(306)上的兩個上軸座(307、311)下部均安裝電磁鐵(305、313)。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電磁鐵并聯,再串聯電源開關(309)連接于蓄電池的兩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開關(309)安裝于鎖扣(5)中,由插板(4)控制電源開關(309)的通斷。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下殼體(326)內安裝有馬達(318),馬達(318)的軸與下轉軸(303)通過聯軸器(317)聯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馬達(318)和定時器(319)串聯支路并聯接于并聯的電磁鐵線圈兩端,再串聯電源開關(309)連接到蓄電池。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開關(309)安裝于鎖扣(5)中,由插板(4)控制電源開關(309)的通斷。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開關(309)采用簧片式開關。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帶收卷器(1)安裝在限制器(3)的殼體內。
全文摘要
一種不緊貼身式安全帶,包括安全帶、收卷器、插板、鎖扣和限制器,該限制器含殼體,殼體側面有安全帶進出口,殼體內設置上、下轉軸,下轉軸與下殼的兩個下軸座動配合,下轉軸上固定夾緊套,兩下軸座上均裝電磁鐵,下轉軸上裝有棘輪和棘爪機構;上轉軸上固定夾緊套、動配合的兩上軸座,兩上軸座分別位于上殼的兩滑軌內,兩上軸座設有拉簧,上轉軸安裝棘輪和棘爪機構,上軸座下部可裝電磁鐵,還可在下殼內安裝驅動下轉軸的馬達。其設置了自動或手動限制器,具有傳統(tǒng)安全帶的保護作用,同時可適度調整安全帶的松弛度,使安全帶不緊貼于使用者身上,消除對使用者身體的過緊束縛感,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廣泛用于汽車、飛機、高速列車等。
文檔編號B60R22/18GK1640731SQ20041001503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2日
發(fā)明者陳小華 申請人:陳小華